1921年,中國共產黨從嘉興湖面的紅船走向了全國各地,自此,紅船精神為中國革命帶來了光明。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最初中共一大的選址并不是在嘉興而是在上海,只是因為當時上海太過矚目,潛在巨大的危險,所以,中共一大才輾轉在嘉興的游船上召開。上海,這醒目的名字,這自帶光環的城市,在百年前就開始了它動人的傳奇。閱讀《上海早晨》去真正理解這座城市,去真正解讀這座城市中弄堂里的紅色精神 ,我想對當代人來講所起到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激勵作用。
作者吳越在撰寫《上海早晨》的過程中是以上海大學為標識,去講述屬于這座城市的故事。教育育人,教育興國;教育在每個特定的歷史階段所起到的作用都具有閃光點。在當年的上海,上海大學可以說是風云際會。1922年8月,孫中山與李大釗在上海秘密見面,這次會面的重要商榷點就是如何才能建立我們自己的人才;不是為帝國主義、不是為封建主義,而是真正為國民革命培養自己的優秀人才。在探討人才建設的過程中,一所在青云路弄堂里面的“東南高等師范學校”進行了重新改組,上海大學正式誕生。在當時于右任作為校長,邵力子是教務主任。
從這以后,翟秋白、豐子愷、矛盾等響徹全國的名字在這里誕生。他們是名師,當然也有高徒。戴望舒、張治中,這些學生為上個世界五十年代打開了突破知識瓶頸的窗戶,為中國革命的發展發出了吶喊聲。《上海早晨》現在看來又何嘗不是黎明的早晨。五四運動后上海大學名身大振,北有北大,南有上大。文有上大,武有黃埔。在當時的中國,上海大學、北京大學和黃埔軍校是璀璨的明珠,是才子們奔赴革命一線的窗戶。革命的火種在這里傳遞到了祖國的每一個角落。這就是上海的紅色血脈,這就是上海大學所帶來的震撼力。在閱讀書本的過程中我們能夠從每一個文字中都感受到文化孕育在這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一種情懷、一種精神充斥于這城市的每一個街頭。這是時代孕育的聲音,這是時代傳承而來的精神。
理解上海、理解中國革命、理解在那樣的年代中上海始終不曾忘記紅色血脈需要傳承,在這弄堂中始終有精神文化在流淌。閱讀《上海早晨》,我們所能夠感受到這時代洪流所賦予的責任與使命,重新認識這座城市,在感受光輝歲月中明確時代所賦予的責任,相信我們定然能夠開放共榮,在傳承紅色血脈中穩步前行。
企業管理部 陳偉2021年4月12日
作者簡介:陳偉,現就職于贛昌砂石有限公司企業管理部投資分析管理員一職。愛好:看書、旅游、攝影、美食。人生格言:事少則苦少、言少則禍少、欲少則憂少。